本网讯 (记者 李丹青)“有了这100万元的‘笋链贷’缓解公司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我才有底气和新老客商们洽谈供货协议。”4月27日,安徽笋韵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辅虹向记者介绍。本月10日,全省首笔“笋链贷”从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破土而出,而拿到第一笔专项贷款的就是从事笋业深加工的笋韵公司。
“该产品将信贷资金直接注入笋企收购环节,实现了‘企业当日放款、农户即时收款’的资金闭环。”黄山太平农商银行行长吴江介绍,“笋链贷”有效改变了当地笋业传统赊销模式,既解决了笋企收购资金周转问题,又保证了笋农第一时间拿到钱,提高笋企的收购能力和生产效率,实现笋农与笋企互利共赢。
新华乡拥有雷竹林面积1.3余万亩,是黄山市雷笋的主产区,每年4月至5月鲜笋大量上市,然而,该片区的竹笋产业曾长期面临“融资难、风险高、链条短”的发展瓶颈,一边是笋企收购资金短缺导致压价,另一边是笋农回款周期长达数月。
黄山金融监管支局、黄山区林业局和黄山太平农商银行经过实地调研,创新设计“产业链闭环授信”模式,即“笋链贷”。通过灵活贷款期限、随借随还等方式,匹配竹笋生产周期,缓解企业短期现金流压力。在“笋链贷”的加持下,企业端的收购能力提升了40%,农户端实现“采笋即结算”,而最重要的产业端则直接提升了15%的加工转化率。
“以前不是没市场,是没资金收购,现在可以每天现款结算,笋农当天拿钱,我们收购量大幅上升。”黄山区瑞华笋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真生介绍。村民王富谦对记者说:“我们家竹林面积大,这段时间每天都要拔1000多斤笋,今年笋企给的收购价是3元每斤,比往年收入多了不少。”
新华乡党委副书记秦悦介绍,自“笋链贷”推出以来,截至目前,该乡已有10家笋企与银行达成了融资意向,授信金额达2000万元。“今年全乡鲜笋产量预计可达3500吨,笋产业综合产值有望突破8000万元。”
“笋链贷”通过“链式金融”强化产业协同,稳定产业链运行,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同时,季节性适配和场景化定制又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农产品波动风险的顾虑,精准“贷”动小小鲜笋成为富民产业。
全省首笔“笋链贷”的落地,也为全省林业金融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下一步,我们将把‘笋链贷’模式向全域复制,并适时开发‘油茶贷’‘香榧贷’等适林专属金融产品,不断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实现‘一链一策’,助力乡村振兴。”黄山区林业局局长任家胜说。